历代志上下
作者: Philip E. Satterthwaite当孩子在父母或监护人的严格指导下成长,我们可能会想:一旦孩子长大了,父母一路提供导引的手不再存在,孩子必须独当一面时,情况将会
如何?
“祭司耶何耶大在世的时候,约阿施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历代志下24章2节)。在约阿施的长期统治期间,绝大多数时候,他都是一个模范国王。耶何耶大为他选了两个妻子,她们很可能都不是像祖父约兰的王后亚她利雅那样会带来败坏影响的女性。
约阿施开始采取行动,修复亚她利雅的有害传统。因为亚她利雅和众子故意不采取行动,使得耶和华的圣殿已经倾颓而年久失修(历代志下24章7节)。祭司和利未人也未对它的修复工程进行积极的募款工作(历代志下24章4-5节;出埃及记30章12-16节,38章25-26节)。这也许是因为经过亚她利雅的统治,他们早已灰心气馁。现在约阿施登高一呼,利未人似乎仍然不愿意行动,于是他催促耶何耶大采取行动(历代志下24章6节)。
在王的命令之下,众人制作了一个奉献箱放在圣殿的外面,人们可以欢欢喜喜地将银子送来,投入奉献箱中。奉献所得多数用于修复圣殿(历代志下24章8-11节)。圣殿的修复完成,收奉献的人员将盈余拿去制造用来敬拜的金银器皿。约阿施和耶何耶大君臣携手合作,协力执行修复圣殿的计划(历代志下24章12、14节)。
当耶何耶大在世时,众人每日在圣殿献燔祭。耶何耶大高寿辞世时,他被葬在大卫城列王的坟墓里 ——对一个守护大卫后裔并在犹大恢复正确地敬拜耶和华的人来说,这是再合适不过的礼节(历代志下24章15-16节)。然而耶何耶大死后,犹大的众首领来朝拜约阿施,他们各怀心机,对他阿谀奉承,于是王就听从他们。很显然,他们更喜爱亚她利雅时期的生活方式。很快地,他们离弃耶和华——他们列祖上帝的殿,去事奉亚舍拉和偶像(历代志下24章17-18节)。
上帝仍差遣先知到他们那里,引导他们归向耶和华;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受圣灵感动,前去警告他们离弃耶和华的危险后果(历代志下24章19-20节)。然而,约阿施再也不愿听到这样的信息。耶何耶大对他有救命之恩,但他却下令杀了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在耶和华的院内被众人用石头打死,他在临死的时候说:“愿耶和华鉴察伸冤!”(历代志下24章21-22节)
报应很快来到(历代志下24章23-25节):一支亚兰军队上来攻击犹大,进入耶路撒冷,并杀了“民中的众首领”,劫掠了大批财物。入侵的军兵只有一小队,但是耶和华却让他们打败了比他们更强大的犹大军队。相对于犹大过去的对外战斗可以逆转胜,这是一个反转(历代志下14章9-14节),明显是针对约阿施和犹大的审判。就像以色列的亚哈和约兰一样,约阿施也被亚兰人打伤了,接着重病不起,他的臣仆为报祭司耶何耶大儿子的流血之仇,将他杀死在床上。因为约阿施晚年的种种败坏,他死后并未被葬在列王的坟墓里。
(今日的内容可以另参列王纪下12章)。
你如何解释约阿施在耶何耶大死后的改变?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
你会如何形容犹大人民在约阿施统治时期的属灵状态?你认为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