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上下
作者: Philip E. Satterthwaite所罗门的献殿祷告继续进行: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祢居住的……愿祢昼夜看顾这殿……求祢垂听仆人向此处祷告的话。求祢……垂听而赦免(历代志下6章18-21节)。“垂听”和“赦免”这两个动词贯穿了其后的章节。所罗门想像人们在圣殿中或朝向圣殿祷告的各种情况。
若有人来到圣殿中,起誓表明无辜并想平息纷争时,祈求上帝判断且赏罚分明(历代志下6章22-23节);若不属于以色列的外邦人从远方来向这殿祷告,祈求上帝照着外邦人所求的而行,使天下万民都认识祢的名,敬畏祢(历代志下6章32-33节);若祢的民奉祢的差遣,无论往何处去与仇敌争战,求祢垂听他们的祷告,使他们得胜(历代志下6章34-35节);最重要的是,若祢的民以色列得罪祢,耶和华,求祢垂听并赦免。若以色列的民犯罪并受各式的审判:或是败在仇敌面前(历代志下6章24-25节);或是受到干旱之苦(历代志下6章26-27节);或是瘟疫袭击、或是作物欠收、或是农作物遭受虫害(历代志下6章28-31节);甚至被仇敌掳走(历代志下6章36-39节);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若祢的民愿意悔改,又向自己的地,并为祢名所建造的殿祷告,求祢赦免他们的过犯,恢复上帝与他们的关系。
所罗门举了很多例子来强调一个基本的祈求:耶和华上帝啊,求祢起来垂听,并回应人们在此处所献的祷告(历代志下6章40节)。求祢进入祢的圣殿;愿祢的祭司披上救恩,愿祢的圣民蒙福欢乐;求祢记念向祢仆人大卫所施的慈爱(历代志下6章41-42节)。
历代志作者借用诗篇132篇8-10节,来呈现所罗门祷告的最后一部分,这个祷告恳求上帝记念有关耶路撒冷圣殿和延续大卫后裔的承诺。这好比历代志作者直接向他同时代的人说话,告诉他们应该定睛在他们中间重建的圣殿,以鼓励他们为恢复大卫的血脉来祈求上帝。
所罗门祈祷完毕,就有火从天上降下: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殿;以色列众人就俯伏叩拜(历代志下7章1-3节)。欢乐的庆典持续了七天;众人见耶和华所施的恩惠,都心中喜乐,各归各家去了(历代志下7章4-10节)。圣殿落成了;所罗门的王宫也一样完工了。
耶和华向所罗门显现,回应了他的祷告:我选择这地方作为祭祀我的殿宇,悦纳你们呈献的祭物。这称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祷告,寻求我的面,我必从天上垂听,赦免他们的罪,医治他们的地(历代志下7章12-16节);至于你所罗门,你必守信实之约:谨守我的律例典章,正如我与你父大卫立的约,我就必坚固你的国位;你的子孙必不断人作以色列的王(历代志下7章17-18节)。倘若你们9转去丢弃我,我就必将以色列人从我赐给他们的地上拔出根来,并且我为己名所分别为圣的殿也必舍弃不顾。这殿的倾颓毁坏将成为笑谈,被万民所讥诮(历代志下7章19-22节)。这些话发人深省。事实上,圣殿并不会有任何的改变:耶和华仍然要求祂子民的忠实顺服。的确,耶和华是乐意赦免的:圣殿存在的本身就证明了这点。不过,倘若以色列为了其他的神而摒弃了耶和华上帝呢?倘若以色列持续陷在罪中呢?审判和恩典两者之间的拉扯,将如何在后代中发酵呢?这是接下来历代志下要面对的问题。
(今日的内容可以另参列王纪上8章1节,9章9节)。
9 在历代志下7章19-20节,是使用“你们”,其形式是复数,这意味着包括整个以色列国。
耶和华对所罗门的后半部回应,看似破坏了从6章开始洋溢的欢庆心情。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提出这些警告呢?当上帝的子民需要听到类似的警告时,教会是否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从另一方面来看,当上帝的子民愿意谦卑悔改时,上帝必会赦免和医治(历代志下7章14节)。在自己的生活或教会生活中,你是否有相同的经历?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