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1-50篇
作者: Mike Raiter诗篇42篇和43篇很有可能是同一篇诗。当我们将它们合在一起读时,可以将内容分为三大段,每段都以同一句话作结:“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42篇5、11节,43篇5节)。它们是整卷诗篇第二部分(诗篇42篇至诗篇72篇)中的第一篇诗,也是可拉众子的第一篇诗;可拉极有可能是负责圣殿敬拜的乐师。
这两篇诗叙述人感觉自己遭到上帝的遗弃。诗篇42篇一开始描绘了一个深触人心的图像:一只在荒野走迷的鹿,牠找不着生命的泉源。诗人也有同样的迫切感,他渴望回到上帝的同在中(42篇1-2节)。
这个人身处异乡。他心中充满悲苦,因为他无法到圣殿敬拜上帝(42篇3-4节,43篇3节)。他的疏离感在第二段诗文中达到极点,当地人嘲笑他说上帝已经远离了他(42篇9-10节)。我们在这里看到诗人心灵的挣扎。当我们沮丧的时候,情绪往往起伏不定。诗人承认:“我的心在我里面忧闷”(42篇6节,参42篇9节),但随后他提醒自己:“白昼,耶和华必向我施慈爱;黑夜,我要歌颂祷告赐我生命的上帝”(42篇8节)。
在第三段中,诗人渴望上帝的拯救(诗篇43篇)。同样地,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诗人陷入生命的危机。这里的细节被含糊带过,因此当我们感到上帝远离时,也可以唱这首诗歌。诗的结尾是充满盼望之词(43篇3-5节),诗人相信上帝的光与真理会带领他回到耶路撒冷和上帝的面前。他必在上帝百姓的会中,再次赞美祂。
今天,我们身为基督徒无论身在何处,都有上帝圣灵的同在。尽管如此,许多人仍会承认,在生命中的某些时刻,上帝似乎离他们非常遥远。诗篇42篇和43篇是一首在这样的时刻唱的歌,它提醒我们要归向上帝,要“到我最喜乐的上帝那里”(43篇4节)。
诗篇42篇和43篇描述了一个人感到被上帝撇弃的历程。这两篇诗使我们想起耶稣,祂在十字架上经历了比诗人更大的弃绝。祂在客西马尼园如此祷告:“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马太福音26章38节)。然而,祂也仍将盼望寄托于上帝。
自五旬节后,上帝的百姓能随时随地藉着圣灵来到祂面前。我们经历上帝的同在,与旧约时代诗篇42-43篇的作者所经历的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诗人在沮丧的时候责备自己说:“你为何忧闷?”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以免受到思想和情绪的搅扰而陷入绝望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