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罗尼迦前后书
作者: Sim Kay Tee依努卡(Inuka)是一只27岁的北极熊,它是新加坡动物园的动物明星。它得了重病,对所有的医疗行为毫无反应。它的照顾者认为,任何进一步的治疗,或是让它自然死亡,都只是延长它受苦的时间。于是,在2018年的4月,基于怜悯,新加坡最后一只北极熊接受了安乐死,“睡了”。11
圣经里的“睡了”是肉身死亡的委婉说法(参使徒行传7章60节,13章36节的例子)。终有一天,“睡在尘埃中的,必有多人复醒……”(但以理书12章2节;约翰福音5章28-29节)。
然而,对基督徒而言,“睡了”的意义不仅止于一个委婉用词,藉以缓和死亡及永远与挚爱之人分离的残酷事实;而是反映一个属灵的事实和未来的盼望:那些“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必要复活得着永生,并“要和主永远同在”(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14、17节)。
保罗清楚地指明耶稣“死而复活了”(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14节)——“睡了”并不适用于祂。希伯来书2章9节也说道,耶稣“因为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叫祂因着上帝的恩,为人人尝了死味”,而罗马书4章25节指出“主耶稣被交在人手里,为我们的罪死;上帝使祂复活,使我们得以跟上帝有合宜的关系。”(现中修订版)
因此,基督的复活保证了我们这些信祂之人的复活(哥林多前书15章13-24节,6章14节)。我们拥有耶稣的应许:“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约翰福音11章25-26节)
论到基督再来的盼望,保罗说:基督徒虽然死了,或“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必先复活。那时仍然活着的基督徒将“被提……在空中与主相遇”(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14、16-17节)。
保罗在另一处形容这是一个奥秘:“我如今把一件奥秘的事告诉你们: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哥林多前书15章51-53节)。
失去挚爱的人,可能会让我们因为不了解已死之人处在什么状态,因而心生疑惑、悲痛不已。失亲之痛也可能让我们想到自己生命的有限,从而削弱了我们生活中的安全感。但是,保罗温和地提醒我们,“恐怕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13节)身为基督徒,我们的盼望在于“在基督里复活”,得以“和主永远同在”(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17节)。愿我们以这些话彼此劝慰!
11 参Kimberly Chia所写的文章:Farewell, as Inuka goes to sleep,刊登在2018年4月26日的《新报》(The New Paper)。
倘若非基督徒请你解释基督徒“在耶稣里拥有的盼望”,你会怎么解释?
我们处在失亲之痛时,保罗告诉我们不要像没有指望的人一样忧伤(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13节)。我们的忧伤与非基督徒经历的忧伤,可能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