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
作者: David Gibb在1958年,著名英国布道家斯托得(John Scott)在澳洲的悉尼(或称雪梨)大学主领一个福音大会。在最后一场聚会中,斯托得病倒了,嗓子沙哑。就在他起身赴会前,一些信徒为他祷告,盼望上帝的能力在他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斯托得牧师用嘶哑的声音讲完信息后发出呼召,邀请人们把生命交托给主耶稣基督。大批会众积极回应。此后,每一次斯托得回到悉尼(或称雪梨),总会有许多人上前来告诉他说,他们就是在1958年的那个夜晚,也就是在那场他几乎说不出话的福音大会中归向基督的。2
当使徒保罗第一次到达哥林多时,他也是“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的(3节)。保罗表明,“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2节)。保罗时代的希腊人把听演讲当作是一种娱乐消遣,愿意花钱去欣赏雄辩家们的精彩讲论。保罗大可以用“高言大智”或“委婉智慧的言语”来吸引听众(1、4节,和合本修订版),但是他没有这样做。相反地,他选择传扬简明扼要的信息:“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章16节)。这就是保罗所得着的。当他传讲这福音时,圣灵降临,使人们得着重生(4-5节)。
然而,问题就在于耶稣的十字架是冒犯人的。我们以为可以靠自己亲近上帝,但是十字架却告诉我们“不能,你们靠自己不能做什么!”十字架还说“你们需要上帝的拯救!”可是,我们并不喜欢这样的说法。在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的剧作《巴巴拉少校》(Major Barbara)里,其中一个角色说了这么一句话:“饶恕是乞丐的避难所……我们必须欠债还钱。”3
如果你曾与人分享十字架的福音,你就知道他们可能会觉得被冒犯。但是,保罗依旧向人们讲述这可能冒犯人的福音,好让人们的信心不是建立在他的高言大智上,乃是出于上帝的大能(5节)。一个关于“孤立在山丘上的木头十字架”的信息能有多大的能力?然而,上帝正是选择在这样的地方来彰显祂的智慧和大能。这也正是我们信仰的依据,不在于人的高言大智、口若悬河,乃在于耶稣基督的十字架。
慈爱的天父,感谢祢赐下救赎的福音,藉着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又从死里复活,拯救失丧的人。请帮助我领人到耶稣跟前,并全然信靠祂。
2 参斯托得所著的Christian Leadership(Illinois: IVP, 2009, 20)。
3 参萧伯纳所著的剧作“巴巴拉少校”(Major Barbara),引述于Bernard Shaw: Complete Plays with Prefaces(New York, 1963)。
你看过哪些分享十字架福音信息的不同方式或策略?它们和保罗传福音的方式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我们所传的福音,所活出的见证,是要使人们信靠上帝的能力,而不是人的智慧(5节),这为何至关重要?你要怎样达成这个目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