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51-100篇
作者: Mike Raiter身为基督徒,我们可以预期到会有迫害的发生。但是,彼得警告我们,如果我们真的遭遇逼迫,必须是为义受苦(彼得前书3章13-17节),而不是因为我们做出错误、不合上帝心意的行为。如果基督徒自己在职场做出不好的行为而受到辱骂并被称为伪善,这并不算是被逼迫。只有在“为义受逼迫”时,我们才会因此得福(马太福音5章10节)。
圣经中所记载以色列人受到最大苦害的时期,应该是西元前586年圣殿被毁的那段期间。但这样的苦难完全是以色列人应得的。这也极可能是诗篇79篇写作的时期。与74篇类似,79篇是这场灾难幸存者的哀歌。诗人一开始就提醒上帝,这是祢的产业、祢的圣殿、祢的仆人,以及祢的圣民(1-2节)。既然这一切都是属上帝也是祂所看为宝贵的,诗人因此呼求祂前来拯救。
亚萨并没有否认以色列人所遭逢的苦难是因为他们所犯下的罪恶,也认为上帝的惩罚是公义的。但他的问题在于,“祢要动怒到永远吗?”(5节)因为下一代的人仍然在承受上一代他们父母辈当年悖逆上帝的后果(8节),所以亚萨才会这样哀求。
诗人在此祈求两件事情。第一,他寻求上帝的赦免(9节)。他希望祂的惩罚能够结束,他们才能够重建他们的生活。第二,他恳求上帝:“将祢的忿怒倒在那不认识祢的外邦”(6节;另参11-12节)。以色列或许活该受罚,因为他们持续悖逆上帝。但那些前来残杀毁坏他们的国家,同样也应该得到祂的审判。
而为什么这是上帝应该行动的时刻?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两个理由。第一,“为祢名的缘故”(9节)。诗人在意的是,那些国家并没有将上帝应得的荣耀归给祂。相反地,他们认为以色列人的上帝无力拯救他们。第二,上帝的拯救会带来人民的颂赞“直到万代”(13节)。
从历史的角度回顾,这首诗篇的祈求确实得到回应,因为带给以色列毁灭苦楚的国家巴比伦,后来在西元前539年亡国。隔年流亡的以色列人就被允许返国重建耶路撒冷。
曾在印度宣教的传教士亨利.马丁(1781-1812年),因着世界上许多国家没有敬拜这个世界的救主而烦心,他曾经写道:“如果耶稣没有得到荣耀,我就无法苟活。”79篇的作者也有同样的感叹。他希望上帝拯救他们脱离苦难,让整个国家能够称颂祂的大能及慈爱。不论我们是否遭受苦楚,荣耀上帝应该是我们祷告的终极目标,也是我们衷心的渴望。
为什么诗人祷告祈求上帝的拯救及饶恕时要说是“为祢名的缘故”?我们得到拯救为什么能够荣耀祂?
请分享你从这首诗篇学习到该如何为受逼迫的教会祷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