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
作者: Gary Inrig底波拉不只是概述民众对争战的回应。她详细刻画部分响应征召的支派特点。其中有三个支派格外值得注意。以萨迦人(15节)紧跟着巴拉冲下平原,绝不落后。西布伦(18节)被称为“是拚命敢死的”,绝不袖手旁观。拿弗他利人(18节)刻意选择最棘手也是最难攻的战场。他们全心全意、自动自发、热切、不惜舍命地委身,顺从上帝的命令,奋勇战敌,为上帝起来争战;我们也应当用这样的委身标准来衡量自己。
耶稣呼召我们做祂的门徒,今天,我们看到蒙召之人做出这样的回应吗?投身属灵争战,在世上为祂而活,以各样的方式服事祂?还是,我们只将生命中多余的部分献给耶稣?我们若不警醒,最后也许会变成以尽义务而缺乏爱心的态度来服事万王之王。
并非所有的支派都做出回应。有四个半支派选择缺席,他们代表四种不情愿的态度,这些态度使基督徒失去了服事的能力。
吕便人(15-16节)士气激昂,但从未迈开步伐行动。在“心中设大谋”,心受感动很容易,但将心中的感动化为行动并奔赴战场,却不容易。
基列(17节)包括迦得和半个玛拿西支派,他们自己断绝了与其他支派的团契交流。这就像今天许多人在生活上缺乏活跃的教会团契,尽管上帝吩咐信徒不可停止聚会(希伯来书10章25节)。信徒之间彼此相爱是见证上帝的救恩(参约翰一书3章10、14节)。
“但”人的灵命一直没有成长。他们从未体认上帝赋予他们的潜力。他们只看自己的处境,所以,原地踏步,踯躅不前。基督徒若不长进,就无法领略自愿自发、热切的属灵经历。
亚设人全心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船只、码头及贸易。他们对上帝的事工没有异象,完全没有领悟到自己在上帝计划中所居地位的重要性,也无从理解上帝对他们的使命呼召。
从此以后,不愿应战的这四个半支派再也没有在上帝的使命中担当任何重任。亚设在圣经中就消失了。“但”支派的人一头栽进叛教组织(放弃上帝);约旦河东岸的两个半支派一再受到侵扰。他们只为自己而活,不肯付出,结果,连自己拥有的也保不住。我们若没有热切为主奉献的心志,这种敷衍虚应的态度必然影响同工共事的基督徒。更严重的是,我们若畏缩不前,作茧自缚,最后受害的一定是自己。
你怎样描述自己回应上帝呼召的态度?是敷衍虚应还是热切主动?
从以萨迦人、西布伦人、拿弗他利人回应上帝呼召的态度,你得到了哪些教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