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
作者: David Cook在2章42-47节中,路加再次让我们一窥初代教会的生活,当时的教会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群体。
1世纪的生活可说是非常艰难的,当时没有什么公共福利,人们往往只能倚靠自己的亲戚。如果家族枝叶凋零,就只能自力更生了。教会肢体的合一扩展到私有的财产上,他们分享一切,如同至亲的家人。教会凡物公用,如果有人需要帮助,其他人就将田产房屋都卖了,把所卖的价银拿来(34节),放在使徒的脚前让他们按需要分给各人。这是因圣灵感动所激发的慷慨。苏联领导人赫鲁雪夫(Nikit Khrushchev)曾经说过:共产主义之所以会垮台,是因为它无法使人变得无私。 上帝藉着祂爱子的福音,完成了政治体制无法达成的事。在此,我们看见教会是一个无私、慷慨,活出新约样式的群体。
路加特别提到一个人作为例子,塞浦路斯的约瑟,使徒称他为巴拿巴,意思是劝慰子。他所行的就是34-35节经文所描述的。正如他的名字,巴拿巴在耶路撒冷向使徒介绍扫罗时,其他信徒对这位先前迫害他们的人仍心存忌惮(9章26-27节)。巴拿巴奉耶路撒冷教会的差遣,前往安提阿鼓励当地的外邦教会(11章22-24节);到大数去邀请保罗同工(11章25节);他带领与保罗的第一次宣教之旅(13章2节)。保罗不久之后便成为主要的领袖,巴拿巴心甘情愿地居于次要地位(13章42、46节,14章1、12节),和保罗相比,巴拿巴对马可更有耐心和宽容( 15章36-41节)。巴拿巴是谦卑、慷慨和宽容的典范,他服事人的态度显示他是基督的真门徒(马可福音10章45节)。
我每天都祷告,祈求上帝赐我一颗清洁、慷慨、宽容和谦卑的心。巴拿巴正是活出如此生命的典范。但作者路加并没有把初代的教会理想化,因为巴拿巴的慷慨和宽容与使徒行传5章发生的事,将形成强烈的对比。
巴拿巴的生命典范有哪一点是你可以效法的?
凡物公用的原则可能对你的团契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你认为我们对教会肢体的责任也包括经济方面的责任吗?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