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
作者: David Cook保罗已预料会有人反对他提出的有关基督福音的言论。他的观点如此颠覆传统,别人会认为那是他凭空捏造的。现今反对福音的人,经常指那只是保罗的福音而拒绝它。为了证明他所说并非创新想法,保罗举了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首先,他带我们回到亚伯拉罕的经历。他说明亚伯拉罕并非因行为称义,不然他就有可夸之处(2节)。相反地,他在3节引述了创世记15章6节。亚伯拉罕领受因信称义的祝福。这份义并不是赚取而来的。这义是亚伯拉罕因信而得着的福分(4-5节)。
其次,保罗在7-8节引用诗篇32篇1-2节说明,就连伟大的大卫王也祈求上帝遮盖他的罪——不再记念他的罪行。
亚伯拉罕因信称义,而大卫的罪也没有归算在他的名下。所以,人被称为义并不是新鲜事;亚伯拉罕和大卫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这称义是否只适用于犹太人?这是保罗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9节)。他的回答是“不”,因为在亚伯拉罕领受上帝赐福时(创世记15章),他还未受割礼;就算割礼事件发生在十四年之后(创世记17章)。亚伯拉罕也没因受割礼而蒙福,割礼只不过是称义的福分之“标志”与“印记”(11节)。故此,割礼并没有让我们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我们的传承是属灵的,是以信心为共同的连系。亚伯拉罕是所有相信上帝之人的信心之父,所以,各人也“按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未受割礼而信之踪迹去行”(12节)。
亚伯拉罕蒙上帝赐福,也不是因为律法(13-15节)。早在律法颁布之前,他已经因信称义。我们不能靠遵守律法称义,因为律法的功能是定我们的罪,导致上帝忿怒。亚伯拉罕藉着恩典,因信称义,而不是靠行割礼或守律法。为此缘故,他是所有相信上帝应许之人的父,这应许就是上帝的福音。
我们将在16-25节看到,上帝拯救的方法不曾改变。以上帝的福音为焦点的信心,永远是我们生命中的主导因素。就此而言,亚伯拉罕是我们的父,上帝怎样说,人就怎样信。这就是上帝和人之间的正确关系。
犹太人相信,遵守律法和接受割礼能确保他们得到救恩。今天,我们可能会以哪些东西取代耶稣基督成为我们得救的确据呢?
你如何向未信者解释“算为义”(4章5节)的概念?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