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
作者: David Cook保罗在14、15及16节中,以三个“我”的论述总结引言。
首先,他表示“我都欠他们的债”(14节)。他有责任(字面上是欠债的意思)向“希腊人、化外人”——所有人,即不分种族、文化和“聪明人、愚拙人”,也就是向这些文化中所有阶层的人传讲福音。
这份责任源自何处?它来自上帝对保罗的恩典。在过去,他曾迫害教会;如今,他是基督的使徒。这份恩典令保罗体认到自己欠下众人福音的债。
恩典无法靠善行来赚取,乃是白白得来的,因而让我们对众人都负有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保罗也许跟背景相同的人交往会感觉更自在,但这份责任感促使他不分种族、文化和阶级,把福音传给每一个人。
为此,他坦言“情愿尽我的力量”(15节)。而在新约中,“情愿”这字词并不常用。按原文的字面意思,它代表全心全意。这心态是品格成熟的要素。比如在腓立比书3章14-15节,保罗说成熟的信徒会专心追求更亲近基督,与基督合一。反观不成熟的人在以弗所书4章14节的表现,他们被形容为“被……摇动,飘来飘去”,终日随波逐流,追求新奇事物。释经家布鲁斯(F. F. Bruce)论到保罗说:“他给我们强烈的印象——他是个具有罕见意志力的人”,而保罗正是本着这份决心要在罗马传讲福音。
最后,保罗指出“我不以福音为耻”(16节)。他不但不以福音为耻,还早已准备好向人分享这好消息,因为引领人得救的是上帝的大能。拯救对象包括“所有人”;不过,这救恩并不能藉善行赚取,只能凭信心领受。
保罗渴望以福音使者的身分,前赴罗马跟尼禄王见面。他不会带一大队人马随行。他也不会佩带常备武器。他只会带着一个信息前往;那信息关乎一名被钉死的犹太人。在尼禄统治下的罗马城中,这信息看来必定引人嗤笑。而历史学家格乐华(T. R. Glover)指出,有一天,人会把家犬命名为“尼禄”,又为儿子取名为“保罗”。
请思想你个人在生命中经历上帝恩典的过程。你做出了怎样的回应?这样的经历激励你采取哪些行动?
上帝把福音托付给我们,我们如何在生活和言行上回应祂,以履行义务,偿还福音的债?你如何向别人解释你透过奉献、祷告和服事所展现的上帝之恩典?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