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
作者: David Cook信徒在思想上的一大挑战,就是要持续认定上帝的怜悯并非是因为人的努力和成就。基于人类对爱和接纳于本质上都带有条件,我们很自然地认为上帝对我们的爱和接纳也是有条件的。我们必须时时纠正自己的想法,认清我们并不能靠行为和功劳去赚取上帝的怜悯,而是需要不断地回应祂的怜悯。
怜悯永远先于条件。它绝非因为人的成就。因此保罗凭着上帝的怜悯劝勉众圣徒(1节,当代译本修订版)。
保罗来到第三个意义深远的“所以”(参第31日的研读指引)。因着上帝以怜悯相待,我们应该作出“适当”或“合理”的回应,那就是“把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正如旧约的信徒会拿动物来献祭,以便跟上帝保持合宜的关系,我们因上帝无条件的爱和怜悯,把自己当作活祭献给主,是应当的。
为什么不继续以动物献祭作为适当的回应呢?因为所有的旧约献祭都预表了耶稣在十字架上最终、最重要的牺牲。祂的死亡令旧约的献祭制度失去效力。而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一次而永远的牺牲取代了旧约的献祭。就如新引入的货币系统会取代原有的旧系统一样。因此,祂的死亡使新约的献祭——献上自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而保罗更指出这合理的回应,是圣洁的,也是上帝所喜悦的。
有些事是上帝不悦纳的,比如罪和恶人死亡;有些事却叫上帝喜悦。1924年夏季奥运会男子组四百公尺金牌得主李岱尔(Eric Liddell)曾被问到为何不断跑步,他的回应是:“我奔跑的时候感受到上帝的喜悦。”
当你把自己的身体献给上帝当作活祭,按着祂的旨意而活时,你就能蒙上帝的喜悦。在哥林多后书5章15节,保罗写道:“祂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明白基督受死的目的,并为此而活,乃是理所当然的。
圣诗作者华兹(Isaac Watts)如此描写:
神圣大爱奇妙难测,
愿献我命我心我身。
而宣教士施达德(C. T. Studd)也表达了类似的想法:“如果耶稣基督是上帝,并为我而死,那么我为祂所做的任何牺牲都不会太大。”
思想你对周围的人或群体,如家人、朋友、主内弟兄姊妹、同事和其他人的爱和接纳。你可能在什么情况下给予他们有条件或无条件的爱?
旧约中的献祭意味着宰杀牲畜,而耶稣的献祭则意味着献上自己的生命。我们要如何以实际的方式,“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1节)呢?
留言 (0)